所谓“言之有物”,就是答题要有具体内容,不能只是一个抽象的术语、笼统的概念。
【例1·2007北京卷·21】沈从文从二十岁起就离开了家乡,有位评论家却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结合本文,谈谈你对这种说法的理解。
[评分答案]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或生活在沅水上),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
[点评]“二十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或沅水)的记忆里”,过于笼统,不够具体。
[备考答案]我的理解是:因为沈从文先生二十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二十岁以后也一直生活在对沅水的怀念里,沐浴着沅水的光辉,他的生命和千里沅水一同流淌,这一片水土上的光辉,直至爷爷生命的终点也没有熄灭,所以这位评论家说“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生活了一辈子”。
【例2·2008全国Ⅰ卷·15】根据上下文,解释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⑴就好像突然闯进了绿色的海洋。
⑵好像这凄冷的阳关古城也有几分暖意了。
⑶这些走过生死之劫的将军和士兵,便成了哲学家与诗人。
[评分答案]
⑴宽广的绿色林带与沙漠戈壁的反差巨大,使我突然产生了惊喜之感。
⑵城砖磨制的阳关砚,蕴含着历史文化气息,使我对阳关古城的感觉也变得温暖了一些。
⑶出生入死的人生经历,使戍守边关的将军和士兵对生活有着深刻而丰富的感触,给后人留下了哲思和诗情。
[点评]
⑴“反差巨大”和“惊喜之感”,都过于笼统,不够具体。
⑵“城砖”和“历史文化气息”,都过于笼统,不够具体。
⑶“人生经历”“感触”差强人意;“哲思和诗情”,则过于笼统,不够具体。
[备考答案]
⑴作者在广袤荒凉、草木稀少的戈壁滩乘车远望林带,萌生出一种隐约的期待。及至进入林带,突然变换为一种迥异的景观:如江南水乡,绿色葱茏,树海无边,万木争春。作者顿时感到无限惊异和喜悦。惊喜之余,仿佛整个身心都得到滋润。
⑵尽管如今古阳关已成历史陈迹,但乌黑、细腻、坚硬的阳关砖残存还俯拾皆是,昔日用阳关砖磨制的阳关砚方便独特,其中似乎渗透出历史的气息,这使我从凄冷的阳关古城感觉到几分文化和历史的暖意。
⑶这些戍守阳关的将军和士兵频繁战斗,苦苦思乡,出生入死。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们积累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凝聚成关于生命、家国、文明和战争的种种哲思和诗情,震撼着后人的心灵。
【例3·2006北京卷·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②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的乐趣。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评分答案]第一问: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第二问: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点评]第一问:“美好的人际关系”和“纯真而质朴的友情”,不够具体。第二问:“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过于笼统。
[备考答案]第一问: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的乐趣。诗人在与乡邻的交往中体会到浓浓的自然、质朴、真诚、醇厚的愉悦情愫,这让他觉得由衷的快乐和满足。第二问:这种乐趣是通过朴实的描述和抒情表现出来,洋溢在全诗字里行间的。开头两句描述“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诗人的感情和兴致,缘自和谐的人际氛围,他要用诗歌来吟咏。中间六句对生活情景的描述展示出这种乐趣的具体内容。经过邻家门口就要打招呼,有酒便一起来喝,彼此关系亲切、自然;农忙时各自去忙,稍有闲暇就会思念,相互交往浓醇、无碍;碍;相互思念就披衣聚谈,说说笑笑从没有厌倦的时候,亲如一家,无拘无束。结尾四句直抒胸臆,表达对这种和谐的、完全不同于官场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的珍惜留恋和从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声明:以上整理自(考试大)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