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识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1、三个步骤温饱--小康--比较富裕
2、三个目标
富强--经济上的目标(P267)
民主--政治上的目标(P267)
文明--文化上的目标(P267)
3、三个重点、农业、能源、教育科学
4、三个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人口多,素质低
(3)我国资源短缺
(二)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六个更加(P267)
2、四个目标(P267)
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P268)
二、原理
(一)科学发展观
1、三个历史背景
(1)发展观是认真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世界各国传统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两条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作为未来发展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一次重大调整,
3、五条理解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4)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5)和平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国际战略理念。
※特别注意:
2002年三简答题42题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15分
(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特别注意:
2008年二辨析题42题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10分)
第五章 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常识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1、三个步骤温饱--小康--比较富裕
中国政府的经济建设目标十分明确,这就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分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按照十六大的战略部署,我国从上世纪末总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战略,对第三步只作了一个大致的构想。现在,在走完前两步目标的时候,把第三步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作出新的战略规划,是历史的必然和现实的要求。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上指出:21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江泽民在十六大报告中重申:“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按照这个战略部署,我们从上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年、2020年、2050年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2010年前,是第一步。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2010年到2020年,是第二步,根据十六大的规划,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从2020年到2050年,是第三步,通过30年的奋斗,基本实现现代化。
战略: 邓小平的现代化“三步走”战略与小康社会的提出
由于邓小平的“三步走”发展战略把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步骤合为一个总目标——建立小康社会,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把“新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步骤也合为一个大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在2002年11月8日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综观全局,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三个目标
富强--经济上的目标(P267)
第一,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要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也就是到2020年,按可比价格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将接近36万亿元人民币,按现在的汇率计算为4.3万亿美元,人口14亿多,人均3000美元,相当于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这就需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城镇人口的比重较大幅度提高,工农差别、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民主--政治上的目标(P267)
第二,在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要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要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基层民主更加健全,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
文明--文化上的目标(P267)
第三,在文化上,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要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消除文盲。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四,在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上,可持续发展能力要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要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要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简单归纳如下)
■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到2021年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
■2049年,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三个重点、农业、能源、教育科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重点
(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
(二)、能源和交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突出薄弱环节
(三)、教育与科学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
4、三个依据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人口多,素质低
(3)我国资源短缺
(二)21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六个更加(P267)
2、四个目标(P267)
3、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P268)
(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0二0年比二000年翻两番
(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
(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
(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二、原理
(一)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第一要义,这一思想是对发展重要性的强调,是对为什么要发展的回答。这是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个最大实际出发做出的重要科学判断。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就是强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必须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我们的根本目标。强调发展是第一要义,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是对邓小平关于“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关于“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思想在新的形势下的重申,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对我国国情和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做出的科学判断。
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这话要记忆)
1、三个历史背景
(1)发展观是认真总结我国长期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2)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3)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世界各国传统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来的。
2、两条内容
(1)“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作为未来发展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这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一次重大调整,
3、五条理解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的中心就是要满足人民的这些需要。B我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C注重以人为本,也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课文内容:(一)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二)以人为本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三)以人为本就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四)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所以,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人为本本质上就是
科学发展观第一次用以人为本表述我们党的发展理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思想的重要理论升华。但是,由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提出的时间并不长,而且这个口号也曾为历史上不同阶级所主张过,因此,在对其科学内涵的理解上,人们的认识还不尽相同。特别是有两种倾向需要引起注意:一种是把以人为本泛化,离开中国发展的主题,离开中国最大多数人,把以人为本的“人”泛化为抽象的人、所有的人,把以人为本泛化成为一个任何阶级都可以接受的非马克思主义命题;另一种是把以人为本的含义窄化,简单地把以人为本仅仅理解为“为了谁”的问题,似乎它要解决的只是一个发展目的问题。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的经验,充分吸收当代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作出的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它广泛涉及到发展的根本动力、根本途径、根本要求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为克服和防止对以人为本的泛化和窄化倾向,我们必须深入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总的来说,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四句话,就是,必须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提高人,是发展的根本途径
提高人,就是要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在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建立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上。
提高人,就是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为各类人才成长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努力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走人才强国之路。
提高人,就是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和创新型国家的形成。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与终身学习,建设创新型国家,使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提高人是实现发展的根本途径,这是从世界各国发展实践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中总结出的科学结论,也是当代中国发展实践面临的迫切要求。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的进程表明,一个国家即便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或引入先进的技术设备,也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使这些因素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国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方面因素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比物质资本、劳动力数量的增加更重要,而且科学技术越是发达,人口质量的决定作用就越大。人作为劳动者,是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力资源十分丰富,但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大量劳动者的素质低下,不能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都取决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提升。简言之,取决于提高人的素质。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力资源非常丰富,但人的素质不能满足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矛盾也很突出。我国的教育事业还不发达,人均受教育年限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缺少大批受过教育、训练有素的劳动力、科技专家、企业家和管理人员,而且人才分布极不平衡。这种状况,不仅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也是严重制约我国政治发展和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人为本必须把提高人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途径,通过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把发展转移到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努力通过人力资源的开发,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坚持把提高人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途径,就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定地走人才强国之路。必须把人才工作纳入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大力开发人才资源,走人才强国之路,把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我国发展的根本性战略。
(2)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3)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
科教兴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的指导下,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任何资源都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在社会的各种资源中,人才资源是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们要认识和改造社会,必须以开发利用物质资源为基础,而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需要物质资源作基础,更需要人的知识和能力作支撑。因此,人才和人的能力建设,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正是这样,发达国家正在全球范围内争夺人才。我国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人才资源并不丰富,结构不尽合理,创新能力还亟待提高。迫切需要我们抓紧实施人才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要做到(一)加快科技进步(二)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科教兴国中的作用
(4)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
声明:以上整理自(51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