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变“小科学家”、悄悄的“突出贡献”……
各地的高考加分政策五花八门,“裸考”考生成了弱势群体,凭能力还是拼家长?家长和考生纷纷“吐槽”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罗争光 娄辰 张莺 孙阳)“平时看不出什么科技特长,高考时突然成了‘小科学家’”“‘优秀学生干部’,谁知道是怎么选出来的”“高考加分,拼的就是家长的本事”……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大幕开启,各地的高考加分政策也引来高度关注。加分项目五花八门,“裸考”的考生成了弱势群体。加分如何体现公平,引来家长和考生纷纷“吐槽”。
【“吐槽”一:“小科学家”如何一夜速成?】
“我孩子一个同学,平常看不出有什么科技特长,高考时突然获得了一个全国性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奖,可以加20分。”济南一名刘姓学生家长有些不平地说,“后来打听,‘小科学家’其实就是参加了一个科技培训班,最后花钱买了一个成果参赛。”
这位家长告诉记者,孩子刚上高中时,“有朋友就建议我提前给孩子‘布局’,当时觉得我们没钱没关系,现在想想真是后悔”。不过他也质疑:“这不是明摆的弄虚作假吗?难道没人管?”
【“吐槽”二:“突出贡献”谁说了算?】
多年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享受高考加分,一直受到质疑。在记者调查中,仍然有不少家长和考生认为,这些考生的所谓“突出贡献”,很难体现公开公平。
吉林大学附属中学的一名考生家长对记者说,相比于竞赛类成绩加分,类似于“三好生”“优秀干部”这类的鼓励性加分项目,操作更加模糊、不透明,“不排除有特殊能力的人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谋得加分”。
长春市第二实验中学的一位考生告诉记者,在学校时并不清楚“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奖项究竟是如何选出来的,也不知道有些同学怎么就悄悄做出了“突出贡献”。
【“吐槽”三:凭能力还是拼家长?】
南宁市民刘女士的孩子刚刚参加完高考,同学中不少人有各种证书,“都是为了高考加分,由老师和家长提前‘策划’取得的。加分政策对于有钱有权的家庭子女更有利,这不是拼家长的本事吗?”
济南学生家长李宏敬说,有不少高考加分项目,是依据考生父母的身份来定的,“因为父母做出特殊贡献就给孩子加分,这不是子承父荫吗?”他认为,高考作为一次人才选拔,应该把非人才的因素区分开来,“有的地方甚至把独女家庭等计划生育工作也和高考加分联系起来,这和选拔人才有多大关系呢?”
【“吐槽”四:农村的孩子,靠什么加分?】
济南考生家长杜新光感叹,当前一些高考加分政策,总体就是城市考生的福利,“学科奥赛、创新大赛等获奖项目,对学校教育资源和家庭教育资源的要求是很高的,可以想象,普通农村子弟有多少人具备这样的条件?”
另一名学生家长告诉记者,学校里真正拿到加分的孩子,“大都家庭条件优越,这些家庭要给孩子弄个荣誉、买个科研成果甚至更改少数民族身份,都能做到。对于农村和广大普通家庭的孩子,没啥资源,只能靠自己苦学。”
声明:以上整理自(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