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实施的大学扩招政策使高等教育入学率也获得了极大提高,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超过25%。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得青少年接受教育的机会越来越多。然而,教育机会迅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城乡教育机会差距的明显缩小,相反,一系列的实证研究显示,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不平等还有所上升,农村人上大学的机会比例相对下降。
高等教育机会城乡差距拉大
2009年1月4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大学里农村学生比例明显下降。这个现象让温总理感到困惑。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农村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下降导致的。但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排除城乡人口变动因素的影响,农村人上大学的机会与城市人相比的确下降了。尽管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长期存在,但是,在最近十几年高等教育机会迅速增长的情况下,高等教育机会的城乡差距却持续拉大。在性别、民族、父亲职业和父亲文化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上世纪90年代城市人上大学的机会是农村人的3倍,本世纪以来这一差距扩大到4.9倍。这说明,大学扩招政策带来大量增长的高等教育机会,主要被城市人所获取,农村人所分享的较少,这导致了高等教育机会城乡差距的拉大。
城乡教育不平等扩大的关键点在高中阶段
农村子弟上大学机会比例下降现象,引发媒体对大学招生和高考制度的激烈批评。然而,农村人上大学难并非完全是由于大学入学这一关口把农村人排挤出去,实际上,许多农村子弟在考大学之前的几个升学阶段就被逐步淘汰出局。其中,初中升高中阶段是最重要的筛选关口。相当数量的农村家长及其子女在这个阶段决定放弃升入高中进而考入大学的机会,或者选择进入职业高中、中专等职业教育,或者干脆离开学校外出打工。而这一阶段的城乡教育机会的不平等则增长得更加明显。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显示,排除城乡人口变动因素的影响,并且在性别、父亲职业和父亲文化水平相同的条件下,上世纪80年代城市人由初中升入高级中等教育的机会是农村人的1.9倍,上世纪90年代这一差距上升到2.5倍,本世纪以来进一步上升到3.9倍。初中升入高级中等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持续扩大,使许多农村青少年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
越低阶段的教育,升学机会的城乡差距越大
虽然公众和媒体对城乡教育不平等问题的关注集中于高等教育,但调查数据分析显示,越是低的教育阶段,城乡机会不平等越大。在性别、父亲职业和父亲文化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城市儿童进入小学的几率是农村儿童的4.9倍;城市青少年由小学升入初中的几率是农村青少年的3.6倍;城市青少年由初中升入高级中等教育的几率是农村青少年的1.9倍;而高中毕业生考入大学的机会比例城乡差异则不明显。这也就是说,如果农村子弟能坚持到高中毕业,他们考入大学的可能性并不比城市子弟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高级中等教育毕业生考入大学的比例几乎没有城乡差异,只是最近10年里,这一阶段的升学机会出现了城乡差距。在性别、父亲职业和父亲文化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城市家庭出身的毕业生升入大学的机会是农村出身毕业生的1.7倍。
青年一代的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尤为突出
“80后”是目前我国青年劳动力的主体,他们生长于教育机会快速增长的环境里,但这一青年人群的教育状况受到城乡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影响,有少量的“80后”没有上小学和初中,其多数都是农村青年。在那些未进入学校接受教育的“80后”当中,90.6%来自农村,89.1%出身农民家庭。这些青年更可能落入贫困状态,他们大多数居住在农村(71.9%);70%务农或处于无业状态,有工作的人平均月收入950元,约半数人没有稳定收入;96.9%的人没有失业保险,71.9%的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未能升入初中的“80后”情况类似,94.4%来自农村,81.7%出生于农民家庭;74.1%居住在农村;55.7%务农或无业;有工作的人平均月收入1100元;98%没有失业保险,57%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这批人与未接受教育的人相似,也很可能长期停留于社会底层,因缺乏教育而难以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
精英化和效率化教育改革策略对教育公平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城乡教育机会差距扩大是由多种因素导致,但近几十年教育的精英化、效率化和市场化是一个主要原因。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一套制度体系——日益严格化的逐级考试制度和学校(重点和非重点)等级分类系统,这一制度选拔和培养了大批精英人才,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些不平等后果。严格的考试制度虽然提供了一种机会公平竞争的途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但实际上竞争的过程并非是绝对公平的。拥有较多资源的优势群体会通过各种方式为其子女争取更多教育机会,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成功,而弱势群体,特别是农民子弟则在教育机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他们更可能在层层考试选拔过程中被淘汰。就业难、“拼爹”、大学学费和生活成本上升、高考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也降低了部分农村父母对其子女教育的投资欲望。
警惕城乡教育差距导致社会不平等的代际传递
如果持续的城乡教育机会差距导致了社会经济不平等在代际之间传递,即父母是贫困和低文化水平的农民,其子女就可能因缺乏教育而继承父辈的社会经济地位,难以获得上升社会流动机会而长期处于社会底层。这种教育不平等会进一步扩大和固化原有的城乡不平等,从而形成了社会阶层地位的固定化,社会结构的凝固化。
为避免这样的后果,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应该采取相应对策,在严格竞争考试制度的同时,也需要采取某些手段,扶助教育机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降低他们的教育成本和失败风险,提高他们的教育回报率,从而控制和弱化考试竞争所导致的城乡和阶层教育机会差异,使教育发挥促进社会公平的功能。
可喜的是,政府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今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今年扩大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区域包括所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为贯彻此次会议精神,教育部公布了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举措。北京大学等名校今年高考也适时增加了贫困地区、中西部省份的招生计划。我们还期待更多针对农村子女不同升学阶段的相关政策的出台,最终让更多的农村子女接受优质的高等的教育。
声明:以上整理自(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