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人与内地人之间发生了一些嫌隙,先是内地旅客地铁进食引发两地人对骂,后来部分香港人集资在报纸上刊登带歧视性图案和语句广告表达对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的不满……
这些矛盾为何产生?有人归结为制度和文化差异,有人说是地域歧视,还有人则认为国民素质出了问题……
如何才能消除部分两地人认知上的隔阂呢?
国内一些专家学者和政界人士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朱永新: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理解
我认为没有必要过分夸大这场论战。近年来一系列事件导致港人和内地人的关系日渐紧张,其实这些事件在内地的不同城市之间也经常发生。由于环境和文化的差异,社会文明程度的差异,造成内地人和香港人的冲突、矛盾是正常的现象,就像一个家庭成员之间也免不了会磕磕碰碰。关键是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宽容理解,学会了解事件背后的根源。当然,两地的制度、规范逐步地趋同,也是今后应该努力的方向。
彭晓芸:媒体应当过滤歧视性话语,理性表达
任何社会都是多元的,又是不能回避阶层分化问题的。香港人有一部分人控诉社会资源被大陆人侵蚀,这是一种社会声音,尤其是在一个基本能够自由表达利益诉求的社会,这些声音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但是,的确存在一个边界问题,即媒体也应当过滤歧视性话语,而不应当丧失自己作为把关人的责任,即媒体应当提供表达平台,但是仍然要辨识理性表达与非理性表达。媒体作为第四权,在一个开放社会,既是社会资源也是一种权力象征,因此,应当秉持公正原则,不宜满足于经济利益或吸引眼球的哗众取宠。而且,对于香港社会来说,言论和情绪的表达,如果仅仅代表个人意见,仍然是有空间的,譬如个人持标语上街并不被严厉限制。
同样的道理,北大教授孔庆东的不当言论,其过激之处引发抗议也是正常的。两地都不宜把这个问题政治化和行政化。说到底,还是社会资源分配的问题,大陆更加值得检讨,为何偌大一片土地,连生个孩子都要去香港?是不是反馈了某种社会心理?譬如公众普遍缺乏安全感?大陆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做得不好?
地域保护主义,在任何地方都难以完全消除,因此,双方都应当更加冷静地面对这样的局部冲突,反思各自的社会现阶段存在的阶层对立、贫富分化问题。
葛剑雄:关键在各方依法办事,媒体尊重社会公德
香港与内地民众长期生活在不同的制度下,目前与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一国两制,要消除两地人认知上的隔阂是不可能的。关键还在于各方依法办事,公众人物和媒体尊重社会公德,特别应守住道德的底线,方能使隔阂逐渐缩小。至于矛盾背后的利益之争,需要由中央政府与香港政府协调处理。
叶青:关键是看人数与性质
关键是看人数与性质。只要不同的人群存在,争吵是随时可能发生的。关键是看参与争吵的人数,以及量变是否发生了质变。从目前的情况看,内地港人的争吵,还只是少数人的争吵,延续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消除两地少部分人之间的隔阂,关键在于加强沟通与加深理解。应该认识到两地的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互补性越来越强,很多举措是能够达到双赢的目标的。大家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内地尤其要学习港人反腐败的良好机制,以及科教强盛的成功经验。
陈有西:这样的地域冲突很正常,许多地方都有
地域歧视和地域冲突,不只是香港和内地在发生。深圳也发生过歧视河南人、安徽人的一些标语和提法,城里人看不起乡下人的现象其实一百年中从来没有淡化和消失。因此这种意识冲突很正常。不用隐讳,香港社会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国社会管理,市民素质确实高于内地一些欠发达地区。香港回归后,一开始很看不起大陆人,称“表叔来了”。后来香港出现孤岛经济,对内地的依赖越来越重,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香港更看重内地的购买力市场,因此放开很快,赚到钱的同时,也带来了社会总体秩序质量的下降。因此他们对内地人有一些批评不满很正常。其实这种事不必过度解读,内地人不必大为愤怒,更不必爆粗口,因为这种愤怒恰是一种不自信而自卑的表现;香港人也没有必要激动,因为大陆中国一定是香港的依靠,而内地国民的素质,也终会提升。
声明:以上整理自(51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