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教育考试院网站上挂出了公告,面向社会大众,包括高校教授、中学老师、社会人士等征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高考语文、数学、英语等11个科目的试题,并建立自己的储备题库。以后,高考中可能出现社会各界人士出的考题。
浙江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试题,将一向“拥有至高无上权威”的高考命题权下放给民间,无论这种下放的“尺度”有多大,最终效果如何,但给人的感觉,这条消息至少给沉闷的高考教育改革打开了一扇窗,带来了一阵凉爽的风。这个思路有创意,也具有可操作性,甚至可能对传统的选才方式产生影响。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试题,有助于逐步褪去高考的神秘色彩。应该说,高考制度是我国现行人才选拔制度中最重要、最客观、最公平的制度之一,被社会广为接纳,但也因其命题方式、课程设置、考试流程等备受争议,比如高考题目设计机械单调,应试教育痕迹明显等等。尤其高考的“神秘感”让很多人感到压抑,不利于考生正常水平的检验。让“草根”们参与出题的机会,或可以很大程度从情绪上缓解高考给人带来的“紧张”和“敬畏”感。让高考真正成为一次轻松、自在、公正、不唯一的选拔考试。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试题,有利于发现个性化人才。无论是高校教授、中学老师、还是社会人士,对高考的认识不尽相同,对人才的判断也标准各异,但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求同存异”,实现多元化人才选拔。特别是让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和用人单位参与命题,按照不同的命题意图,让高考考试更贴近生活,接收地气,发现个性化的特殊人才。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试题,有助于改善“死读书,读死书”的不良风气。因为出题者身份不同,出题的语境不同,高考试题可能更灵活,更有创意,更能体现生活的本真,这种集思广益本身也能促使学子们不死啃书本,不断扩大知识面,把课本学得更活,并能够活学活用。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试题,某种意义上可以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常识性错误的发生。经验再丰富的教师,也可能存在知识盲点,扩大出题范围,不仅可以丰富题库,而且可以让高考变得不那么“威严”,而是更加贴近生活。
面向社会公开征集高考试题,大大增加了中学教学交流的机会,取长补短,相互借鉴,让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更有主动性。有利于驱使高考改革走向平民化,逐步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型。道理很简单,这种应试模式促使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主动“甩掉”书本,在教学过程中做出更多“假设”,这必然让孩子们的视野变得更加开阔,更有眼界。
唯一让公众担忧的是,公开征集高考试题又像很多改革设计一样,只闻雷声,不见雨滴,被当作新闻噱头广泛议论,沽名钓誉地热炒之后便烟消云散,似乎什么也没发生过。一项好的改革创意,一定是建立在实事求是、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有了好的创意,还要勇于实践,并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才能走得更远。
声明:以上整理自(新浪教育)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