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是一门在基础教育阶段非常必要的课程,让学生们学说、学用一门外语,好处多多。关键在于考核方式——如何让孩子们获得学习语言的乐趣的同时,不会背上关于前途和命运的沉重包袱。
近期,全国各地密集推出新的高考改革方案,思路各有侧重,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拿英语开刀”。在北京,高考英语满分将从150分降至100分,而语文和文理综合的满分则相应升高。在山东,高考英语将取消听力。走得最远的是江苏:英语将从高考科目中消失,转而以等级形式计入高考成绩。
消息一放出来,就引发了热议。从各大网站展开的投票调查来看,支持者占据绝大部分。姑且不论这样改是否合理、效果如何,单就支持率高企的事实,便已折射出经历过“大考”或即将经历“大考”的人们对外语学习的复杂感情。
我本人其实并未真正被外语“折磨”过。在我读书的时代,英语是从初中开始学的,小学阶段还是以母语和科学教育为主。因为汉语学得趣味盎然,所以英语成为必修科目后,也没让我产生什么抵触心理,同样学得趣味盎然。事实上,如果让我从今天的工作与生活经验出发,评价基础教育的三门核心课程的重要性,我会认为他们同等重要:语文让我理解自己浸润其中的历史与文化,数学培养了我最初级的科学精神,而外语则让我掌握了一门极大拓宽自己视野的技能。三者相辅相成,缺了哪个都不好。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那么多人对学英语深恶痛绝呢?有人说是因为无法学以致用,平时生活中根本用不上,学了也是白学。可难道数学和语文不也是如此吗?中学时学的各种方程式和立体几何的算法,现在还有谁能记得?我们背过的那些古诗词,又对我们的工作有何切实的指导?
可见这套实用主义的说辞行不通。中小学的教育首先是素养的教育,不但要有熟悉母文化的素养,也要有宽容看待异文化的素养。让中学和小学承担技能培训的任务,不切实际。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英语难学,学起来太累、太枯燥。这恰恰是我要强调的第二个问题。
我本人英语还不错,似乎没什么发言权。学习语言需要一定的天赋,也是不争的事实。但从我与外国人交流的经验来看,问题似乎更多出在我们“教”和“学”的方式上。也就是说,正因英语是必修课且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所以学习变成了一种竞赛。我们的中小学英语教师,一直在用最令人厌烦的方式教授一门活生生的语言——很无奈,却也很现实。
我在欧洲曾学过半年丹麦语,教师鼓励我们多说多写,带我们到哥本哈根街头用最简单的句子与人对话,并允许我们考试的时候带词典。比起英语来,丹麦语本身可算枯燥、无用了,但那半年我学得十分起劲,因为我心里很清楚:这种学习是一场单纯的心灵之旅,学得好与坏都不会改变我的命运。在我们国家,情况恰好是相反的。
总体上,我认为英语是一门在基础教育阶段非常必要的课程,让学生们学说、学用一门外语,好处多多。关键在于考核方式——如何让孩子们获得学习语言的乐趣的同时,不会背上关于前途和命运的沉重包袱。
因此,各地关于高考制度的调整,在方向上是正确的:外语教育的必要性得到充分认可、外语课程也予以保留,但外语学习的成绩应当逐渐淡出对一个学生总体能力的考核认定机制。
事实上,现在的情况已经比我们所能预想的还要糟糕:不光中小学,就连幼儿园,也已经将“双语”放置在核心教育理念的位置上了。科学已经证明对三五岁的孩子强行灌输多种语言,容易引发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紊乱。而这荒诞的场面,未必不是“分数决定论”带来的副作用。
我乐于和英语说再见,但此英语是枯燥、无用、强迫学生以死记硬背换取高分与名校的英语。真正的英语存在于活生生的日常交流之中,存在于学生的兴趣与教师的热爱之中,也存在于每一个渴望用宽容的目光看待异文化的人们心中。
声明:以上整理自(中国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