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高考 > 复习指导

每天25分钟 高考语文提分训练及满分作文鉴赏(二十)

2014-01-23

美术高考网

文化书籍
51美术报考指南  美术志愿填报  

  美术高考网讯:每天只要抽出25分钟,例如你发呆的时间,例如你刷微博微信的时间,就可以巩固高考语文高频考点,并且还能积累满分作文素材及提升写作技巧。

  每日必练 15分钟限时训练

  1.(2013•山东省济南市巩固性训练)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参加教学评估的领导虽然只是走访了几所学校,但管中窥豹,他们对我市推进素质教育的现状还是有一些了解的。

  B.日前,记者暗访这家被曝光的偷排地下污水的大型制药厂,当采访有关人员时,他们躲躲闪闪,讳莫如深。

  C.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外出旅游时异地的风物让人迷醉欣喜,可是一路上的旅游购物却常常使人不厌其烦,兴味索然。

  D.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解析 不厌其烦:不嫌麻烦。本句应用“不胜其烦”。

  答案 C

  2.(2013•浙江省五校联考)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黄教授认为邹家健以自荐方式参选区人大代表的举动是符合现行体制框架前提下参与选举,本身是合乎法律规定的,这体现出选民具有了相当的参政议政的自觉意识。

  B.近来,国内多个城市空气污染严重,雾霾天成了常态。对此,肿瘤专家表示,雾霾已经成为引起肺癌的第三大诱因。

  C.一年一度的春节人才交流大会日前举行,这是蛇年春节后杭州首场人才招聘会,648家用人单位提供了约1.3万多个岗位,最终近4

  000人达成了择业意向。

  D.借助电影上映,富阳将加强对《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实景地的宣传,让更多人的目光从影片延伸至拍摄地,为此,计划把黄公望隐居地、新沙岛等景点串联起来,推出“看电影、走实景”主题路线。

  解析 A.“符合”之前少了“在”。B.“诱因”不需要“引起”。C.“约”与“多个”重复。

  答案 D

  3.(2013•山西省康杰中学第六次模拟)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有了风景,有了诗情,有了意象,这种美好就足够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这种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②在中国诗歌里,还要有意境。

  ③景物与人心,一静一动,互相映衬、互相呼应乃至融合。

  ④就是林语堂说的,“精神和自然融为一体”。

  ⑤什么是意境呢?

  ⑥主观情谊和客观物境构成 一个流动的空间。

  A.②④⑤⑥③①

  B.②⑤④③⑥①

  C.④②⑤①⑥③

  D.④⑤③⑥①②

  解析 根据已给句中的“有了……有了……有了……就足够了吗”,可以判断下面句中应搭配“还要有”,所以排除C、D两项;提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如此才符合正常的逻辑顺序,⑤应在④之前,所以排除A项。

  答案 B

  4.(2013•陕西省宝鸡市模拟)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既然不能像雄鹰一样一飞冲天,那就像蜗牛一样步步为营;

  既然不能像瀑布一样一泻千里,那就像溪流一样涓涓流淌。

  答案 既然不能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那就像星星一样静静发光;

  既然不能像牡丹一样高贵美丽,那就像小草一样默默生长。

  5.(2013•江苏省徐州市考前模拟)阅读漫画,完成问题。

  (1)给这幅漫画加个标题。(不能用“无题”)________。

  (2)这幅漫画形象地提醒人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多米诺效应/骨牌效应/连锁反应……

  (2)无远虑有近忧;慎始才能善终;呵护自然取得双赢;伤害自然,必被自然伤;伤害自然,破坏家园,小命玩完……

  (2014•安徽池州一中第一次月考) 阅读 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田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范成大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

  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

  6.欧阳修的《田家》在描绘农村生活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技巧?请结合全诗简析。

  答案 主要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雨声初歇,斑鸠和鸣,是充满生机的动景。初升的红日,怒放的杏花,是静景。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赞美。(答“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言之成理亦可。)

  7.两首诗都描绘了农村生活,但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答案 欧阳诗主要描写农村风光的优美,表现农民生活的愉悦与满足。范诗主要刻画官府对农民的残酷剥削,表现农民劳作的艰辛和生存的艰难。

  8.(201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二次模拟)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折戟沉沙铁未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答案 (1)虽九死其犹未悔 终不察夫民心

  (2)举匏樽以相属 渺沧海之一粟

  (3)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每日必背 5分钟资料储备

  新课标高考考纲规定必背篇目64篇(十二)

  2.先秦•《诗经》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三国•魏•曹操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东晋•陶渊明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5.唐•王勃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6.唐•王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每日必读 5分钟素材积累

  发现被遗忘的“沙”

  2013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

  一位年轻人因得不到尊重和认可而向一位老者求助,老者启发他“成为珍珠那样优秀的人”,年轻人却陷入深思:难道只有珍珠才值得人尊重和认可吗?

  没错,沙子中的珍珠的确光彩夺目。然而,即使是沙子,在阳光的照耀下,也同样会泛出金子般的光芒。难道没有人发现那被遗忘的沙也同样散发着的微光?

  珍珠与沙子如此,人,亦如此。

  其实,在生活中被遗忘的“沙”随处可见:少有人注意到那些地位高、权位重的人身边出谋

  划策的“军师”;那些投入蓝天怀抱的航天员身后默默挥汗的、不知名的协助者;那些光鲜的明星背后被鲜花、赞扬所遗忘了的幕后工作者……人们注意到的往往是珍珠的夺目,闪光灯下的鲜花和掌声,而忽略了那些被遗忘的“沙”、被遗忘了的不眠夜、被遗忘了的汗水。那么,是什么使我们忽视了沙,钟情于珍珠呢?

  根本原因:名利使然 。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们被那些名、权、利迷乱了双眼。在羡慕和向往的同时,不断地对其加以肯定和承认,无意中忽略了平凡的人,并不自觉地对其产生了轻视、否定的态度。人人皆如此,也就形成了珍珠不断被肯定,而沙渐渐被遗忘的现象。

  间接原因:虚荣心作祟和从众心理。

  虚荣心作祟。有一种人,他们渴望进入“珍珠”的世界,希望占到一寸的光亮,从而满足他们日益膨胀的虚荣心。而不屑欣赏沙的微光,一味地阿谀奉承,这造成了“珍珠”和“沙”之间矛盾的加剧。

  从众心理。同其他人不同,他们发现了沙粒的微光,并也曾为之一振,然而他们没有勇气脱离众人,表达出自己的尊重和承认。于是他们只好违心地夸赞珍珠的美丽,而忽略了沙子的微光。长此以往,沙的光芒渐渐被遗忘……

  “沙”的被遗忘,不论是名利使然,还是虚荣心、从众心理所致,总之现在,社会上重优忽劣的弃“沙”现象已形成恶性循环。珍珠般夺目的人过分自负,看不到自身的弊端,只专注于自己的长处,停滞不前;沙般被遗忘的人,在不断的不被尊重和承认中,自信心逐渐崩塌,直至最后放弃了自己的微光,放弃了去寻找属于让自己发光的舞台,而甘于做一粒被遗忘了的沙。最终失去了自己的光芒,成为在某个尘封的角落里被遗忘的沙粒中的一分子。“弃沙”现象对我们的发展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那么如何遏止呢?

  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被遗忘的“沙”,人人如此,相信正能量的传递将会使社会展现出一份前所未有的曙光!

  【阅卷组点评】

  这篇议论文让评卷老师眼睛一亮,精神为之振奋!在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新式八股文中显得与众不同,俨然一颗熠熠闪烁的珍珠。文章切合题意,角度新颖,中心突出,论证思路清晰,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启人心智。排比的运用增强了论证的气势和说服力。作者开篇就提出问题,深刻剖析材料,结合社会实际,提出“生活中被遗忘的‘沙’随处可见”的观点,然后从根本原因和间接原因两个角度来分析这种“遗忘沙”现象的原因。间接原因又分两个并列的层次来论证。接着收拢全文,首尾照应,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收束简短有力,启人深思。

  【核心亮点】

  见解新颖 逻辑严密

相关阅读:每天25分钟 高考语文考点提分题及满分作文(十九)

声明:以上整理自(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美术报考指南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北京院校 985高校 美术报考神器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画室大全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热门阅读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