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阳光高考 > 高考动态

江苏省高考政策变化大追踪 10多年间至少4种高考模式

2014-09-04

文汇报

文化书籍
51美术报考指南  美术志愿填报  

  美术高考网讯:9月1日,江苏省教育厅向媒体通报2014年高招录取情况,省教育厅高校学生处处长杭连生介绍,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推出,并称“方案的推出应该为期不远。”

  和其它省市相比,每年有着四五十万名高考考生的江苏省特别引人关注。因为进入本世纪以来的10多年间,江苏考生已经历了至少4种高考模式,长的持续7年,短的仅1年。

  也正因此,对于国家即将出台的考试招生“新政”,江苏的师生以及家长们抱着前所未有的期待。

  不过,已有教育界人士透露,2017年江苏省施行高考改革的可能性不大,新方案很可能从2015届的学生开始实施。

  【方案1】2000-2001年:实行“3+小综合”模式

  在原来全国统一高考实行的“3+2”模式(1994年-1999年实行)基础上,2000年,江苏高考变成“3+小综合”。“3”指所有考生都要考语文、数学、英语,“小综合”指文科生考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生考物理、化学、生物,3门科目1张试卷。文理分科仍然实行。

  对学生而言,虽然考查科目从“3+2”变为了“3+小综合”,总数略有增加,但冲击并不太大,不少学校教师开始感受到考试“指挥棒”变革带来的影响。至少,生物和地理教师的职责重了许多。

  物理、化学、生物,这三门学科在一张试卷上考核,还要考综合题。南京市建邺区一位化学教师回顾,那段时间,原先相对独立很少往来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这三科教师开始“泡”在一起。小综合是全新的考查模式,没有现成的练习题,所以三科教师会一起找出相通的知识点,并设计新试题。每次出题,老师都要耗费大量的脑细胞,有时一干就到深夜。高考中,三门学科都在一张试卷上,没法看出哪位老师教得更为突出,学生考试成绩更好。

  由于原本不在高考科目中的生物和地理变成了高考科目,当时各所高中开始增招生物、地理教师,这些科目此前只要会考要求,现在上升到高考要求。淮安市一所四星级高中原先只有一名生物教师,已多年不教毕业班,他还记得当时自己对新招的教师开起了玩笑,“1994年以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在学校里能够扬眉吐气了!”

  【方案2】2002年:“3+大综合”模式

  “3+大综合”模式在江苏只实行了1年,除了语文、数学、英语3门科目外,所谓“大综合”,考生要做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的大综合试卷。

  “现在大家都在讨论高考不分文理科,其实江苏早就走过这条路了。”南京市建邺区一所知名高中的秦老师说。这些年来,2002年的“3+大综合”模式被师生称为“奇葩”,是“江苏省有史以来口碑最差的一次高考模式”,因为9门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负担,没有人能承受。

  “当时听到这个方案,我的第一反应就是,学生们要吃大苦头了!”秦老师回忆说,一门学科最少一本书加一本辅导书,9门学科18本书,而很多学科都有两三本教材,当时学生们的课桌突然变得拥挤起来。即便在12年之后的今天,秦老师也认为,那是他从教以来带过的“最累的一届”。

  一所学校的教务主任回忆起当年的情况时说,当年九门课老师都要加课,都说重要,那就只能加课了。早晨提早上课试过,晚上上晚自习也试过,最后周六补课也上了,而且还不是高三一个年级,高二的学生也参加。

  也正因为反对声太多,“不分文理科”的方案只存活了一年。秦老师由此感慨,“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时采取的千分考也不分文理科考多门,却存活了很多年。我想,高考统考和自主招生毕竟是两类不同的考试,对于全体考生和部分优秀考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但如果将适用于一部分考生的考试模式用在全体考生身上,则未必适宜。”

  【方案3】2003-2007年:“3+1+1”模式

  这个模式在保留语文、数学、英语3门必考科目的前提下,另外2门由考生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和生物6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的“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个“1”,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这样的模式打破了文理分科,学生可以跨文理课界限选择考试科目。

  江苏的“3+1+1”方案从2003年开始推行,一共持续了5年。这一次问题不再出现在“负担重”上,而是出在了“公平性”上。这一政策发布之初,学生们很高兴:虽然高考科目可达15种组合,但学生们认为,想学什么就学什么,而且考试科目只考5门——和过去考5门、9门相比,负担减轻了。

  但在高考考试成绩出来后,师生们发现,各科的难度不一样。比如,物理高考题很难,选物理的学生得高分就难,而选其他科目的学生得高分就相对容易。由于当时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只划了一道线,这样,自然是选择了易考科目的考生更划算。秦老师说,当时就有学生抱怨:不公平!

  此外,高中学校的教学秩序也被打乱。为在高考中尽可能“划算”,学生在选科上开始出现一些奇怪的组合。比如“生物+地理”。15种高考组合就意味着至少要开15类班级,而每一类学生有多有少,学校很是为难。一是师资无法满足需求,二是某些班级学生太少无法开班。如果学校动员某个学生改报其他组合的班级,家长就会投诉:高考方案给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为什么学校要剥夺学生的兴趣选择。

  【方案4】2008-2014年:“3+学业考+综合素质评价”

  2005年秋季开始的这套高考模式,“3”指统考的语文、数学、外语。语文、数学有附加题,“学业水平测试”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其中必选测试科目2门(物理、历史),必修测试科目5门,成绩实行等级计分,“综合素质评价”包括普通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

  这一模式带来四个明显变化。首先是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地位空前提升。在高招录取时,“3”对应的是具体的高考分数,而学业水平测试则仅对应A+、A、B+、B、C+、C这一类等级。

  在江苏,无论是文科生或是理科生,均须选择选修测试科目两门,必修测试科目五门。其中文科类考生选测科目除须选择历史外,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理科类考生选测科目除须选择物理外,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四门中再选择一门。

  目前江苏高考总分是485分,其中语文160分,数学160分,英语120分,语文、数学分别另设附加题40分,其中文科类考生加试语文附加题,理科类考生加试数学附加题,另外5分是考生在高二参加考查科目所获得的成绩,如对理科生而言高二考查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生物;这四门学科每获得一个A等(通常为90分以上),高考总分加1分;四科如果全部是A等,则加5分。就高校录取而言,分数线的划定只有语数外3门课程的加总分数,外带5分的小科目;各高校自主决定录取等级标准。

  第二个变化体现在高中学校教学和高考选拔方式上。选修测试科目两门的选择权在于学生,因此文理科生均有四种选择组合,也就是说在理论上,以前的“文科班”、“理科班”又被细化成为“物理化学班”、“物理地理班”、“历史政治班”、“历史生物班”等10种组合。由于在不少高中选择某些组合的学生人数过少,他们往往会被教师动员调整到其他班级。基于同样的原因,不同高校在招生时往往会看招生专业和学生选修科目是否匹配。

  第三个变化是,由于高招时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仅看等地,学生面临的学科压力被迁移到语数外三门学科上。虽然高招时高校对学生选修科目的等级有要求,但由于不要求具体的分数,优秀学生获得A+或A并非太难,即使是偏科学生也早已回避了弱势学科,高招最重要的参考依据还是语数外三科。在南京市玄武区高中教研员程云看来,这多少影响了高考公平,因为通常来说城市孩子在语文和英语上,比农村孩子多点优势。

  第四个变化同样和语数外地位的提升有关。江苏省内不少师生认为,这种“偏文轻理”的高考制度还造成了近年来高考“阴盛阳衰”。一名高考“过来人”表示,不少女生因为语文、英语占尽优势;但很多女生不喜欢物理、化学,不喜欢理工科,却偏偏占据优质的教学资源。而无法在文科科目上与女生竞争,很多理工科有优势的男生只能拼死准备数理化竞赛,准备自主招生考试,由此分散了正常的学习精力,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很多物理化学好的学生,最终高考的考试成绩只能在本一线附近徘徊。

  【相关链接】 高考改革:需要破冰,更需要各方转变观念

  不久前,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完成了《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课题。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包括来自苏南、苏北、苏中15所学校的高考生,以及已经参加过高考的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

  调查发现,近年来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的诸多亮点在实施中未能充分体现。

  首先,学生选科过于功利。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科目,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以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但实施中却偏离了初衷,功利导向,使得学生并未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兴趣选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高考改革的预期目标未能顺利得以实现。

  其次,综合素质评价成了“花架子”。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是期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中,学校、教师、学生都将高考方案中刚性指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偏软的指标则尽可能忽略,出现狠抓语数外统考科目,而忽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9.5%的学生和77.5%的老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公正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83.3%的学生和96.9%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作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也没真正起到作用。

  再次,高中学校纷纷感慨“忽然不会教书了”。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旨在通过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全方位考虑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统考只考语数外,并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导致中学教学更为重视语数外,在语数外上分配更多的时间和师资,以追求上线率。在访谈中,有些地理、生物、化学老师反映,学业水平测试前两个月超负荷工作,一旦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则陷入休假状态。

  最后,高校不知“如何选拔人才”。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等级计分带来的困难,许多高校招生教师认为,物理、化学等成绩以等级来测量比较模糊,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二是录取中未能真正做到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录取。高考改革方案中,以统考科目的成绩划定投档线,同时依据不同高校对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等级要求进行录取,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仅仅作为资格线,未能真正为高校的录取提供依据和参照,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因此,录取还是以一次高考成绩为主。

  调研者——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陆丽云和地理科学学院赵媛认为,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社会公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考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才能确保高考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

声明:以上整理自(文汇报)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美术报考指南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北京院校 985高校 美术报考神器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画室大全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热门阅读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