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简介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是一所专门从事微电子领域研究与开发的国立研究机构,是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技术总体和中国科学院EDA中心的依托单位。微电子所本着"惟精惟一、求是求新"的办所精神,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承担重点科技攻关与产品开发任务,一方面拓展前沿技术与基础研究领域,发展交叉学科方向;同时通过全方位合作积极推进成果的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推动产业发展。微电子所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的高技术研究机构,成为我国IC技术和产业领域一个技术创新基地和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促进国家微电子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微电子研究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二级学科名称为"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还拥有"集成电路工程"以及"电子与通信工程"两个工程硕士培养点和一个"电子与信息"领域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点。2004年批准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现有职工111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12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2名"百人计划"入选者。高级研究人员90多人,研究生导师121名(其中博士生导师45名),在读研究生300多人。2011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二级学科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院级重点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①集成电路先导工艺与仪器装备技术;②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技术;③高性能器件与电路集成技术;④射频、微波器件与电路集成技术;⑤三维集成与系统封装技术;⑥新型纳米器件与集成技术;⑦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除招收普研(学术型)外,我所还招收"电子与通信工程"(代码:085208)、"集成电路工程"(代码:085209)两个领域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研究生。在"电子与信息领域"招收工程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学科。作为一门交叉与综合性学科,跨专业学习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与潜力,因此微电子所欢迎并鼓励学习微电子专业及信息与通信工程类、计算机类、自动化类、软件类、光电技术、物理与应用物理学、材料学等相关专业的同学报考。
专业代码:080903
专业名称: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与导师
一、集成电路先导工艺与仪器装备技术
该方向为十室和八室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包括:一个中心,即集成电路制造先导工艺研发中心;二个核心技术群,即集成电路先导工艺制程和新原理装备核心技术;二个开放性平台,即集成电路先导工艺与分析平台和新原理核心装备技术与制造平台。目前正在打造的"集成电路制造国家实验室"将为国内集成电路制造和装备制造企业提供成套技术解决方案。
导 师 简 介
叶甜春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所 长
贾 锐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夏 洋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宗明成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王文东 男 196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 鲁 男 197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成敏 男 1960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大鹏 男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副所长
朱慧珑 男 195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王文武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闫 江 男 1960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赵 超 男 196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尹海洲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钟汇才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殷华湘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韦亚一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景玉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超波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陈 波 男 1972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世光 女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刘 键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欧 文 男 1969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欧 毅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粟雅娟 女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杜 寰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许高博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焦斌斌 男 1981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明安杰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二、集成电路与系统设计技术
该方向为二室、五室、六室、七室、十一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从系统应用需求出发,研究信号处理算法、低功耗电路、嵌入式处理器内核、多频多模的射频收发系统、SOC和可重构多处理器的芯片架构及设计方法。本研究方向涉及通讯系统理论、信号处理、基带算法、图像压缩算法、数模混合低功耗电路设计、嵌入式处理器设计、软硬件协同SOC芯片设计、可重构多核处理器架构、射频及模拟集成电路等研究领域,是一个学科交叉性强的研究方向。
导 师 简 介
叶甜春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所 长
韩郑生 男 196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于 芳 女 1960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周玉梅 女 196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副所长
黑 勇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梁利平 男 1969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 杰 男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立军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 岚 女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任卓翔 男 195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曙东 女 197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海英 女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樊晓华 男 1976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袁国顺 男 1966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成炎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蒋见花 女 1976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赵 野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 锋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吴 斌 男 1976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乔树山 男 1981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杨 骏 男 1966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胡晓宇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周 莉 女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巴晓辉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 浩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杜占坤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金海 男 197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吴玉平 男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卢小冬 男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彭崇梅 女 1972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李素杰 女 1964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徐建华 男 1963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李晓江 男 1972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莫太山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钱 敏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甘业兵 男 1981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良坤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郝学飞 男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三、高性能器件与电路集成技术
该方向为一室、二室、四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针对空间等辐射应用环境的电子系统,进行高可靠性半导体集成电路与功率器件研究。研究内容包括SOI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功率器件的辐射效应、辐射机理、辐射加固技术、辐射试验方法等。通过这些方面的研究可以探索集成电路及半导体功率器件可靠性的科学问题,培养科技人才,为保障我国的航天工程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奠定坚实基础。
导 师 简 介
韩郑生 男 196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于 芳 女 1960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周玉梅 女 1962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副所长
刘洪刚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 杰 男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罗家俊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朱阳军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立新 男 1976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刘 刚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毕津顺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宋李梅 女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张 杰 男 1972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多力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孙宝刚 男 196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四、射频、微波器件与电路集成技术
该方向为四室、六室、十一室的主要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针对射频、微波电路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开展研究:针对射频电路的应用,致力于基于各种标准的射频集成电路及模块研发、射频集成电路IP核设计、医疗电子和医疗信息化硬件开发等方面的应用研究;针对系统在小型化、高功率的要求,采用GaN宽禁带半导体发展高功率密度的微波器件和单片集成电路的研究;针对通信大容量、探测高精度的发展趋势,采用InP材料研究实现毫米波和亚毫米波器件和电路。
导 师 简 介
吴德馨 女 1936年出生 中科院院士 博士生导师
刘新宇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副所长
金 智 男 1970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刘洪刚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阎跃鹏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立军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张海英 女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樊晓华 男 1976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申华军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陈晓娟 女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武 锦 女 197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赵 妙 女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白 云 女 197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罗卫军 男 1981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郑英奎 男 1973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魏 珂 男 1971年出生 高级工程师 硕士生导师
杨 浩 男 1978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刘 昱 男 1975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尹军舰 男 1974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郝明丽 女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黄水龙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朱 旻 女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云峰 男 1981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五、三维集成与系统封装技术
该方向为九室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涉及多学科:数学、化学、物理、电子技术、半导体技术、机械等等,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新学科。除专门从事先进封装技术的研究,还进行光互连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先进电子封装技术与应用开发,包括高密度先进封装、三维封装、系统级封装等封装技术,以及高速并行光互连技术等。承担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863项目在内的多项国家科学研究任务。
导 师 简 介
万里兮 男 195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曹立强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陆 原 男 195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上官东恺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志华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宝霞 女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靖向萌 男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周云燕 女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六、新型纳米器件与集成技术
该方向为三室、四室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瞄准先进的纳米加工技术和新结构纳米电子器件及集成系统中基础性、前瞻性的科学问题,加强先进的纳米加工的基础研究,不断探索新的纳米加工手段,设计和研制基于新原理、新结构的器件;围绕新结构纳米电子器件和集成系统在超高频、低功耗、大输出功率密度和新原理的特点,对基础的科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索。
导 师 简 介
马俊如 男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研究所顾问
刘 明 女 196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谢常青 男 1971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霍宗亮 男 197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李冬梅 女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龙世兵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姬濯宇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朱效立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 泠 男 1976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史丽娜 女 1980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周静涛 男 1975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七、物联网与传感器技术
该方向为二室、六室、十室、十一室、物联网中心的研究方向。物联网是国家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同时也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物联网与传感技术方向重点研究物理信息处理及网络化服务相关核心关键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应用提供核心技术。重点研究内容包括物联网新系统结构、传感器加工技术、物联网核心芯片、新型传感器、传感与处理融合芯片、智能传感器、新型链状网络技术、物联网主动安全与车联网应用解决方案等。
导 师 简 介
叶甜春 男 1965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所 长
黑 勇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梁利平 男 1969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 岚 女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曙东 女 1977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陈大鹏 男 1968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副所长
钟汇才 男 197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殷华湘 男 1974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马成炎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牟荣增 男 1972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李 庆 男 1972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王玮冰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郎宝军 男 1963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慕福奇 男 1957年出生 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徐静波 男 1979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黄 奎 男 1977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郝学飞 男 1973年出生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声明:以上整理自(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