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寒
51美术网投稿作品专栏
学画一开始我就听过这次词,调子。 我当时就在想画画有不是唱歌,为什么会有调子呢? 渐渐地慢慢开始了解一些有关调子,比如往往提到物体的亮暗关系,比如常说的“五大调子”亮,灰,暗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这个有的人认为反光属于暗部,有的人认为投影是另外一个物体的暗部,所以说法不同) 后来在听别人评论画面的时候,会提到高调子、中调子、低调子,笨笨的花了很久的时间才知道老师说的这些东西,是来形容整张画的明暗对比关系。我认为调子是对画面明暗关系的笼统称呼。 所以接下来会讨论,画面怎样的明暗关系是比较合适的。应该注意哪些方面,避免哪些问题。 本文的目的并不是希望初学者看完之后不用思考。而是看完之后学生清楚自己更改思考哪些,不必思考哪些。 一张画的明暗关系能够决定观众的第一印象。你的画面“效果”怎么样,明暗关系起到很大的作用。如果画面大的明暗关系符合对象,那么就会给人以“大约比较像”的真实感。 观察方法,先是概括地观察 一个物体,或者一个人在视觉中所呈现的明暗变化是无限的,如果想在画面上有准确的表达,那么必须首先抓住大的明暗关系——即是整体的观察。要做到整体观察,有两个最直接的办法:退远看,或者眯着眼睛看。 下图是用图像软件提取的大色块。这些色块的形状,和色块深浅的安排决定了你的明暗关系是否能够准备表达对象。当你上明暗的时候你应当首先能够抛开细节,这么去看对象。换句话说当你真正眯着眼睛观察对象的时候,你看到的就是这么几个色块——把它们简单准确的反映在画面上就足够了。 相反有很多初学者在学画的时候,更考虑线条细不细,(调子是否细腻),当你在考虑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已经失去了画好一张画的可能。你顶多做到排了一堆没有意义的线条。 再是比较的观察。看到这么几个大的色块,想把它正确的放在画面里面,你就需要考虑谁比较深,谁比较浅。这种比较关系。 比如经过比较,我们发现了这么一个序列。我们就可以从1到8的,准确把握画面大的颜色深浅序列。色块与色块之间的深浅序列,我们称之为色序。 再有,我们可以发现 色块1 和色块2的对比比较小,深浅差异不是太大,那么就是弱对比。(色距小) 色块5、8直接的对比就要大一些.那么就是强对比 再次总结和强调:排线的目的只是为了制造色块。制造色块的目的只是为了准确表达不同形状不同深浅的明暗层次。准确表达太多层次很难,所以我们要首先概括。 心中清楚画面有哪些大的色块,它们大致应该是在什么层次。这就能胸有成竹的去画。只要做到了大色块大形的准确。画面其实就已经是非常舒服的了(然而有人一辈子都做不到。原因正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很多人说自己排线不好啊 不知道怎么去揉啊。这些问题本来就不算问题。或者说当你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 你就已经一叶障目了。 上图有排线吗?还是揉的很均匀了?作者只是很好的做到的大色块的层次 符合对象 关系舒服就好了。 往往你思考这些越多 你思考颜色应该怎么安排 怎么区分就更少。 当然仅仅靠观察是不够的,需要了解一些知识引导你去观察。(知识的目的不是让你去编造,而是提示你有重点、有条理地去观察对象)比如你不知道对象的分面和结构关系的时候,可能你的观察就会钻进很多小的细节里面,影响你对大的明暗的判断。 这张画所着笔墨不多,明暗层次比较简单。但是因为对形体结构的深入理解,明暗都上在了该上的地方,每一个色块都起到了作用。 比方说 头发的顶面、前面、侧面、边缘、每个不同的面积都以结构线为界限都给予了不同的层次区分,头发整个蓬松的感觉,头部结实的感觉跃然纸上。 很多初学者并没有真正理解“形”和“型”的区别,咱们把造型和结构方面的问题放在下次文章里,由黄见晗跟大家探讨。 绘画简单说来就是在统一中求变化。碎、花、等问题都因为不够整体的观察。 闷、死都属于形色的变化不够恰到好处,脏、灰、都属于大色块之间层次雷同。 这张画面的黑白灰够简洁吧?然而仔细看,又有哪里是真的呆板毫无变化的呢?没有。 所以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应该做到简约而不简单,夸张而不嚣张,风流而不下流··· 下面是一张反例:作者的照抄形色的能力尚可,同时看的出来比较熟练。然而右侧头发、左右眼睛口缝的位置明暗调子过于雷同呆板。头发部分就已经画“闷”了。画面显得呆板。同时很多地方的明暗不能够很好的结合造型。初学者们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样的画就是很好的学习标准。因为画久了有的熟练度和观察力都可以画的比较像,但是未必画的好。等你熟练以后有了一身坏毛病,想改就改不过来了。 一张画有没有氛围、有没有感觉、有没有张力,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明暗来影响的。 很多人以为写实就是画的跟对象“一模一样”。实际上画面关系符合对象就可以称之为写实。而明暗关系也是画面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你实际看到的对象里面,没有人的眼睛鼻孔和头发 只是这么浅吧? 但是大师的作品里依然准确的表达了 瞳孔比眉毛深、头发比嘴唇深、脖子比面颊深等等一系列深浅关系。那么这依然是一张高度写实的作品。 我的意思是你看到实物,你感觉它有多深,有多浅,未必要画成跟它一样 “那么黑”,而是通过概括和比较,把它的序列关系放上去,就已经足够写实了。 只用把握关系,那么可以自主发挥的空间就有了很多。可以画的很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 不同的感受,来选择是画一张深沉的调子,还是一个明快的调子。 我们再回头看刚刚的那一张“反例”,就能明显的感觉到作者可能稍微还是画的被动了、照抄了一些。他只是在画他看到的感觉的有“那么黑”,而不是主动的去提炼后再去表达对象的黑白灰关系。 提炼之后,就可以从黑白灰引发涉及更多——从构成感、繁简主次有取舍的去安排画面节奏。这也才是触及到“美感”的地方。而不是说对象很美、或者笔触很光滑就是“美” 那只是表面的皮毛的美。比如你画刘亦菲能美,你画个平凡人就不美了,那么你所触碰的只是低级肤浅的光鲜好看而已。这个部分在这里不再赘述。为什么说玩抽象一定要有深厚写实功底的积累?你只有真正懂得写实在些什么,具象是什么。你才可能懂得写意是什么,抽像是抽离提炼什么。1从观察出发—— 明暗关系应该符合对象
2调子与表现
声明:以上整理自(51美术高考网)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