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美术高考 > 院校新闻

中国美术学院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

2017-09-21

中国美术学院

文化书籍
51美术报考指南  美术志愿填报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中国美术学院入选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美术学学科入选一流学科建设。

1.jpg

  摘 要

  中国美术学院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奠基者和拓荒者,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摇篮」。美术学学科代表了中国艺术学科建设的高度,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领跑者,具有独特的学术脉络和精神品质,与人民同心、与历史同行,走出了一条影响深远的、且始终代表中国艺术发展历程的「国美之路」,体现了中国艺术创造的最高成就,是中国艺术思想的重要发动机和中国艺术运动的主要策源地,在世界艺坛长期享有盛誉。

  中国美术学院在「双一流」建设中坚守「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办学定位,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聚焦美术学学科,确立「两项」核心任务,加快推进「三期」发展目标,不断强化「四力」建设,打造「五个」美术学创新平台,确立美术学发展的「六个」国美模式。

  一流办学定位: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

  两项核心任务: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创立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

  三期发展目标:2020年美术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视觉艺术东方学」课程集群与研创系统初步建成;2030年美术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2050年美术学学科成为世界一流艺术学科的领军者,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美术学院,成为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高地,「国美模式」成为世界艺术教育的一个标杆。

  「四力」建设:加强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引力;增强学科发展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提升学校发展长效动力。

  五个美术学创新平台: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中国书画传承与传播创新平台;中国城乡建设艺术塑造创新平台;跨媒体艺术国际创新平台;艺术智性与教育国际创新平台。

  六个美术学「国美模式」:以「视觉艺术东方学」为核心的学科发展模式;以「哲匠精神」为旨归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艺理兼通」为特征的研究创作模式;以「社会美育」为担当的社会服务模式;以「文化传播力」建设为根本的国际化模式。

  我校通过美术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建设,持续推进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感通人民之心、深耕中国大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民族优秀文化自信,在当代语境中激发中国传统艺术的创新活力,在世界艺术的大格局中弘扬中国精神,把优秀传统活化到今天,传递给未来,回馈给世界,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和学术高峰。

2.jpg

  一、建设目标

  ▌(一)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国立艺术院,创立于1928年,是国内历史最悠久、学科最完备、办学规模最齐整的艺术院校之一,是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等艺术学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创始之地,建国后成为教育部首批博士点授权单位,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摇篮」。

  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召开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提出「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加快向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目标迈进」,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多年来,我校围绕这一办学定位,坚持「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办学思想,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一流美术学院建设道路。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过程中,我校将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国文代会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加强党对学校各项事业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文艺方针,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落实「四个服务」,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与主导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创新与艺术教育的双重职责,扎根中国传统大地,坚持中国文化传统的时代转化与提升,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创立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

  在国家「双一流」建设进程中,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了「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追赶世界一流水平」。我校将深刻理解「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意义,不断筑就文化和教育的时代高峰,不断强化「四力」建设:一是不断加强坚持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目标引力,打造内涵饱满的中国艺术教育体系。二是持续增强学科发展活力,塑造高水平学科建设模式。三是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打造国际优质艺术人才培养高地。四是提升学校发展长效动力,持续探索艺术研创与教育的中国之路。

  通过美术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美术学院:

  近期发展目标(2020年):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建设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国美模式形成体系。美术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设计学、艺术学理论等学科建设深入推进。

  中期发展目标(2030年):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建设达到高度,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国美模式」产生重大影响。美术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深入推进。

  远期发展目标(2050年):美术学学科成为世界一流艺术学科的领军者;设计学、艺术学理论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学校建成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建成「新人文教育体系」,确立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高地,「国美模式」成为世界艺术教育的一个标杆。

3.jpg

  ▌(二)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及拟建设学科

  1、学校学科建设总体规划

  以建成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为核心,带动设计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建筑学的共同发展,构筑代表中国视觉文化高度的优质特色学科群,构建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高地。

  美术学建构「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设计学构筑东方设计学体系;艺术学理论创构以「艺术智性学」为核心的艺术学理论和社会美育体系;戏剧与影视学致力创建全球视野下的「东方影视共同体」,建立以造型艺术为基础的戏剧与影视学体系;建筑学致力建构「本土建筑学」体系。

  2、拟建设学科

  本轮一流学科建设拟建设学科为美术学,即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

4.jpg

  二、美术学学科建设

  ▌(一)建设路径

  我校本轮一流学科建设主要围绕美术学展开。美术学将与艺术学理论融合发展,并以艺术学理论为支撑学科。美术学下设中国画书法、绘画艺术、雕塑公共艺术、跨媒体艺术、美术理论、视觉中国学等六个学科方向,以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及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为基础,形成五学院一中心的架构。

  ▌(二)建设目标

  近期发展目标(2020年):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建设全面提升,美术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中期发展目标(2030年):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建设达到高度,美术学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以美术学为中心,构建新人文教育体系。

  远期发展目标(2050年):美术学学科成为世界一流艺术学科的领军者,建成新人文教育体系,确立视觉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东方高地,「国美模式」成为世界艺术教育的一个标杆。

5.jpg

  ▌(三)建设基础

  1、优势特色

  代表了中国艺术学科建设的高度。我校美术学聚集了一大批代表中国艺术最高成就的艺术人才,造就了一大批代表中国美术界最高水平的杰出艺术家、艺术教育家和艺术领导者,为中国艺术教育创造了一座座高峰。

  具有独特的学术脉络和精神品质。「中西融合」、「传统出新」的思想是我校最为重要的传统和特征。新世纪以来,我校又以「大学望境」、「哲匠精神」、「人民之心」、「美美与共」为思想引领。它们为美术学学科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学术资源和土壤,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传统与创新共融、全球境遇与本土资源互动、人文关怀与社会服务共生的精神品质。

  铸造了美术学生态结构。本世纪初,我校提出了美术学生态结构的思想,近年来,再次对美术学结构性联系进行深入探索,将造型艺术的多元追求孕育而成共生互动的生命整体,并以五学院一中心、六个学科方向的新构架面对新的发展机遇。

  全力推动视觉艺术东方学建设。新世纪以来,美术学学科立足中国大地进行东方艺术的自主构造,强化以中国书学画学传统为核心的东方艺术创造观和教育理念的当代活化与创新,全力推动视觉艺术东方学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2、重大成就

  我校美术学学科是中国艺术发展的领跑者。近90年来,我校美术学走出了一条影响深远的「国美之路」,强有力地塑造着20世纪的中国艺术史,是中国艺术思想的重要发动机,中国艺术运动的主要策源地,代表了中国艺术创造的最高成就。

  我校美术学学科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的奠基者和拓荒者。建校之初,我校就设立国画、西画、雕塑各系,确立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根基和原型,后又陆续首创书法篆刻专业、美术史论系、综合绘画系、新媒体艺术系等。新世纪以来,首创实践与理论复合型博士的培养,推动艺术学门类的独立,成立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等。

  我校美术学学科是「以人民为中心、弘扬中国精神」文艺思想的践行者。铸造扎根中国大地的当代美术创造体系,推动「中国视觉传统的活化转换」、「当代中国艺术的创新实验」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觉呈现」。学科带头人许江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在全国做「人民是艺术之魂」的系列报告。

  3、国际影响

  国际化程度居全国美术学院前列。我校是文化部首批对外开放院校之一,首批来华教育示范基地。美术学学科已培养千余名国外留学生,居全国美术院校之首。与境外60多所国际一流艺术院校建立常态化校际合作关系。

  在国际舞台彰显中国精神。自1980年代以来,我校始终是中国当代美术国际展示与传播的推动者。率先代表中国美术界在一流国际艺术平台上展现当代中国艺术风貌,彰显中国精神。承担了上海世博会主题馆、G20杭州峰会艺术特展等项目。

  吸引和聚集了一大批国际知名学者和艺术家。美术学学科聚集了来自牛津大学、哈佛大学、海德堡大学、伦敦大学、芝加哥美术学院、柏林艺术大学、大英博物馆等学术机构的知名学者和艺术家,形成了一支常态化的外专团队。

  美术学学科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深度融入时代与社会,成为社会美育、社会发展的重要能量,不断推陈出新,构建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中国方案」,在人才培养、创新创造、社会贡献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居世界前列。

  4、发展潜力

  学术资源的集聚为学科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校建有造型艺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国家级教学平台;建有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等研创平台;拥有全国重点美术馆、核心学术期刊《新美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等学术平台,为美术学学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视觉艺术东方学的建构为学科发展提供新路径。我校明确提出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使中国艺术精神在当代土壤中活化再生,以中国的艺术创造重塑世界艺术史的版图,为学科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学科创新平台建设为学科发展提供新动力。聚集全国优势资源,充分调动研创力量,打造综合性学科创新平台,形成标杆性成就,为学科发展提供新动力。

  5、面临的机遇挑战

  时代命题,人民期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离不开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为人民提供优质教育、为人类贡献不朽作品,是美术学的必然追求,也是美术学最重大的历史机遇和庄严使命。

  学习革命,艺术变革。技术进步带来教育的变革和学习的革命。国际艺术教育领域正发生深刻的变革,媒体实验、机制批判、社会参与、多元文化已成为艺术教育的最前沿命题。这一切都促使美术教育重新进行自我塑造。

  发展瓶颈,地缘局限。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一代艺术家逐渐退休,青年一代一流人才正在成长。地处杭州,有明显的地缘局限。以论文、课题为主的学术评价标准阻碍高水平艺术家的培养。

  ▌(四)建设内容

  我校在「双一流」建设中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

  美术学将着重从东方文化主体立场出发,谋划当下东方艺术的自主构造,构建艺术创造与教育的「中国方案」,形成「视觉艺术东方学」。东方学既是艺术主张又是教育宗旨,将持续地活化中国优秀传统和东方文化的根源思想,使其在当代人的生活世界和精神土壤中重新生发,通过广泛的研究创作和育人活动,构筑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美术学中国体系。

  我校美术学学科将打造五个「一流学科创新平台」: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中国书画传承与传播创新平台、中国城乡建设艺术塑造创新平台、跨媒体艺术国际创新平台、艺术智性与教育国际创新平台,形成聚合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研究创作、文化传播的学科综合体。

  通过以东方学为特征的世界一流美术学科建构,确立美术学发展的「国美模式」:以「视觉艺术东方学」为核心的学科发展模式;以「哲匠精神」为旨归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以「艺理兼通」为特征的研究创作模式;以「社会美育」为担当的社会服务模式;以「文化传播力建设」为根本的国际化模式。

  1、人才培养——以「哲匠精神」为旨归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内涵思想

  我校坚持「品学通、艺理通、古今通、中外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扬「哲匠精神」育人理念,推行工作室、实验室、研究所互动贯通的教学组织结构,坚守「直面乡土、联通社会」的实践路径,强调艺术感受力、创造力和行动力的培养,构建艺术特色人才培养体系。

  (2)核心建设

  树立「三美」育人理想,培养「哲匠型」艺术人才。坚持「美境、美育、美心」的「三美」育人理想,持续深化思想政治、专业教育、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育人方法,以「劳作上手,读书养心」的学习策略,强化哲匠精神,将立德树人融入艺术教育的全方位、全过程之中。

  确立「三深入」教育方法,丰富人才培养方式。深入社会生活,践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历史观,培养社会责任,提升创新创业素质;深入时代大需求,探索建立寓教于研、寓教于创、任务牵引的协同人才培养;深入文化最前沿,加强融「艺术创作、文化研究、创意实践、媒体实验」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升文化创造能力。

  建立「三拓展」建设策略,引领教学管理模式改革。拓展优质教学资源,建设美术学人才培养特区,推进美术学「视觉艺术东方学」课程集群建设;拓展选择性教育,推进美术学的跨专业融合,增强师生的选择性、互动性。拓展发展性选拔,推进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改革,建立美术学本硕贯通教育机制,推行全球招生与国际联合培养。

  2、艺术创作与研究——以「艺理兼通」为特征的研究创作模式

  (1)内涵思想

  坚持民族文化自信,建设具有中国传统根性、符合艺术学科特点的创作与研究体系,彰显东方艺术智性内涵,建立以「艺理兼通」为特征的艺术研创模式。

  (2)核心建设

  贯通美术精品创作与前沿探索,重塑东方艺术高峰。结合美术学六个学科方向,开展精品创作与前沿探索。中国画与书法:塑造中国书画艺理兼通、传承创新的学院体系。绘画艺术:构造历史感知与实验精神兼备的当代绘画体系。雕塑与公共艺术:打造扎根城乡、科艺融合的东方雕塑体系。跨媒体艺术:塑造具有东方诗性与未来意识的跨媒体艺术体系。美术理论:建构贯通身心、知行合一的东方艺术智性学体系。视觉中国学:构造视觉中国与文化战略研究体系。

  建构多层次研究院所集群,塑造美术学研创自我更新机制。建立若干研究院、校属研究中心、院属研究所,持续汇聚国内外一流学术资源,引领美术学前沿探索,形成美术学研创自我更新机制。

  打造高端艺术智库,建立符合美术学特点的评价体系。以视觉中国研究院、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为抓手,建设美术学智库。活化美术研究创作的中国传统与东方内涵,复兴创作论体系,建立符合美术学特点的评价体系。研发国际通用的美术学学科认证体系。

  3、社会服务与贡献——以「社会美育」为担当的社会服务模式

  (1)内涵思想

  以艺术教育与创作的国家队立身,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视觉表达和社会实践体系,以社会美育塑造时代新民,以美术创作提升文化品质,建立以「社会美育」为担当的社会服务模式。

  (2) 核心建设

  以中国精神的视觉表达,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创新。推进中国书画传承与传播计划,建构中国画与书法的社会大教育体系。推进中国文化视觉表达计划,开展中国传统文化视觉传播。开展中国礼仪与节庆复兴计划。建设中国视觉文化在线数据库。

  以终身教育理念,打造线上线下双向展开的社会美育体系。联合国家级媒体,开展「名师名家进百姓百家」计划。结合「之江艺创小镇」建设,打造艺术教育社区,建立特色社会美育模式。

  以融入城乡生活的美术创造,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美学品质。持续推进城市美学品牌工程,深化校地战略合作。塑造城市节展系统,完善国家重点美术馆群建设。开展视觉中国创意媒体开发,参与实施「美丽乡村」等,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品质。

  4、师资队伍建设——以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1)内涵思想

  以艺术教育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作为师资培养的核心目标,以使命精神、创新精神和诗性精神的涵养,促进一流创作与一流教学的结合,造就国美「学者型艺术家」群体以及艺术家型师资队伍。

  (2)核心建设

  以「师德艺德」为核心,锻造灵魂「双重工程师」。牢固树立角色定位,坚持「四个相统一」,做「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以社会主义文艺观引导学生创作。实行师德艺德一票否决制。

  以「哲匠大奖」为统领,打造一流人才队伍。开展教师最高荣誉奖「中国美术学院哲匠奖」评选,表彰和树立师者楷模。持续实施「领航人才支持计划」,形成全国领先的美术学人才集聚平台,实现国家级人才增量突破,建设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

  以「青年学者」为抓手,打造可持续发展的「70后、80后」人才梯队。持续实施「优秀青年学者培育计划」,构建以「70后、80后」为主体的美术学国家级人才后备梯队。适度扩大师资规模。持续优化队伍结构。加大教师海外研修的资助力度。

  以「引育并举」为突破,集聚国际高端人才。设置人才引进和培育基金,全面加强美术学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建设「美术学流动工作室」,实施教师「柔性引进」制度,提升美术学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5、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文化传播力建设」为根本的国际化建设模式

  (1)内涵思想

  依托优势专业打造具有重大影响的国际艺术交流平台,建构专业领域的国际学术共同体,全方位深化国际化教学内涵建设,全面推进文化传播力建设,重塑视觉文化世界版图和艺术教育话语体系,确立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的国际坐标地位。

  (2)核心建设

  贯通内外资源,构建优质特色国际伙伴圈。深化与国际一流院校的交流合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的合作交流机制,建立东亚书画伙伴圈等优质国际学术共同体,形成美术学专业领域内的「一品一世界」格局。

  立足国际前沿,深化国际化教学内涵建设。以美术学为主体,推进来华留学教育基地建设。创办全英文教学的留学生硕士项目。建立美术学国际高访学者工作站。开拓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探索美术学海外办学新模式。

  聚焦国家需求,推进文化传播力建设。建立国际办学网络和海外文化传播体系,举办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项目,实施中国书画海外传播工程、「艺术使馆」工程和「一带一路」艺术创作计划,创办芝加哥亚洲艺术峰会,创建亚非拉文化艺术研究院,为中国艺术教育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搭建平台。

6.jpg

  ▌(五)预期成效

  1、学科水平

  学科水平稳居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国际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开展的学科评估及其他各类第三方评估中保持名列前茅,稳居世界一流行列。

  一流学科创新平台亮点凸显。推进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创新平台建设,在国家重大美术创作任务中取得突出成绩。建成中国书画传承与传播创新平台、中国城乡建设艺术塑造创新平台、跨媒体艺术国际创新平台、艺术智性与教育国际创新平台,形成美术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新亮点。

  为世界美术学科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初步完成中国画学与书学的系统梳理、当代绘画东方学的学理建构、东方雕塑学的系统营造、跨媒体艺术的体系塑造、视觉中国学与艺术智性学的知识建构,基本形成以东方学为特征的美术学知识体系,为世界美术学科的发展提供具有普世价值的中国方法和中国路径。

  2、人才培养

  巩固高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美」育人理想和「哲匠精神」融入美术学课程体系,心灵教育融入切实的劳作和技艺的操持中,艺术感受力和文化创造力明显提升。形成经典阅读风气,突出艺术方法研究,学生的会通品通、诗性精神进一步得到高扬,使命精神与社会担当切实提升。

  美术学人才培养形成鲜明特色。「三深入」育人方法体系趋于成熟,学生艺术下乡实践全面展开,通过深入时代生活、直面当代现实,创造与人民感同身受的艺术,并完成自我创造的同构。复合型、任务牵引式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明显成效,创新创业教育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为中国美术创新型人才培养树立典范。

  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取得成效。教学组织结构进一步完善,美术学跨专业融合深入推进,各层次学生选择性教育目标得到落实。美术学「视觉艺术东方学」课程集群基本建成。建成5门国家级、20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争取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博士生「资格审核+综合考核」选拔机制试点工作取得成效。美术学「多元化、跨学科、全球化」招生选拔机制建立。实施「本硕博」和「境内外」贯通培养,实现美术学学科全球招生与国际联合培养。建立国际化的美术学教师教学业绩管理、督导与考核办法。

  3、研究创作

  建立当代艺术创作与研究高峰。推出一系列艺术创作精品与学术力作。在国家社科重点重大项目、教育部高校科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美展获奖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出版《国美之路大典》(36册),出版「东方学」系列文丛(50册)。举办建校九十周年系列学术活动。完成「国美前沿:中国美术学院研究计划全媒体攻略」等重大研究和传播项目。中国画与书法:举办「两宋书画工作坊」与国际研讨会、「南北峰汇——全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年展」、「思·书画——中国思想与传统书画」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学术活动,出版《浙江书法大系》。绘画艺术:完成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建党百年、新文化百年等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和学院历史画系列主题性创作,举办「技艺与方法:绘画艺术方法论」国际研讨会。雕塑与公共艺术:完成一批国外经典雕塑作品复制,创办国际光媒介艺术展、「场所·空间·艺术」杭州国际学术论坛。跨媒体艺术:举办「未来媒体宣言展」、CAA国际跨媒体艺术节,建成「跨媒体艺术国际」全球性跨媒体艺术在线社区。美术理论:建立「艺术史学经典文献库」,完成「艺术史世界名著」译丛、「艺术学理论」丛书、「中国绘画史与社会史研究」丛书等系列专著出版。视觉中国学:出版《中国佛教石经》(16卷)、《中国摄影史》(10卷)等。

  建立研究院所集群与美术学研创自我更新机制。持续建设视觉中国研究院、中国艺术教育研究院等。持续建设展示文化研究中心、中国书画鉴赏中心等9个研究中心。在二级学院建成5个研究所。建立美术学研创的自我更新机制。

  打造艺术智库并建立符合美术学特点的评价体系。建立美术学共享的「视觉艺术东方学」文献库。创办并持续推进「中国艺术教育论坛」、21世纪国际艺术/教育圆桌会议、《国内外艺术学科发展报告》等学术项目。推动以创作为主导的艺术学科专业型博士学位系统设置。初步建立符合美术学特点的评价体系。

  4、社会贡献

  建立中国文化传承创新的视觉表达和社会实践体系。编撰出版《宋画品汇》、《中国书法名帖解析》等5卷中国传统文化普及传播丛书,建立中国画与书法的社会大教育体系。推出《中国村落》、《访碑记》、《中华竹韵》、《丝路行者-鸠摩罗什》等4部高品质文化专题片。建立象山堂,完成「冠礼」与「射礼」的多媒体复原等。建成中国视觉文化在线数据库。

  建立线上、线下同步展开的社会美育体系。制作中国画创作、中国书法创作、中国书画鉴赏等美术视频课程10集,并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及网络平台播出。以「之江艺创小镇」为中心,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三级社会美育模式。

  全面提升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美学品质。推进与10个地方政府的战略合作。提升我校国家重点美术馆建设水平,持续打造5个高水平双/三年展平台。推进「美丽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建成「象山艺术公社」;完成视觉中国创意媒体开发项目和中国艺术史多媒体现场、中国城市史诗多媒体剧场等展演项目。

  5、师资队伍

  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人才国家队。确立以「哲匠奖」为核心的国美人才荣誉体系和价值标杆,美术学拔尖人才的集聚度全国领先。新增国家级人才2名、省部级人才15名。在「长江学者」、「万人计划」等人才项目上取得突破。

  建成一流创新团队。建成中国书画、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公共艺术、跨媒体艺术、艺术人文等5支创新团队,力争取得国家级、部级创新团队的突破。

  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美术学师资结构持续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培养「70后、80后」国家级后备人才50人,柔性引进国际拔尖人才30人。建成10个美术学「流动工作室」。

  6、国际影响

  建成系列国际化创新平台。建立5个专业领域的国际学术共同体。创建亚非拉文化艺术研究院等国际化平台。联合主办2019年欧洲艺术学院联盟(ELIA)教育大会。

  国际化教学内涵进一步深化。建立2个国外教学基地、2个国际高访学者工作站。建成10项国际化品牌工作坊,培育10门国际化课程。实现国内艺术院校全英文教学专业建设零的突破。实施美术与工程专业双学位硕士项目。初步完成中欧学院建设。实现国际化指标提升50%以上。

  国际影响力全面提升。实施「再续地之缘:一带一路文艺创作工程」,落实「一带一路」驻地艺术家创作项目。完成「艺术使馆」工程3个以上。芝加哥亚洲艺术峰会成为具有全球影响的艺术交流平台。

7.jpg

  三、学校整体建设

  我校将始终围绕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育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办学定位,以世界一流美术学学科建设为核心,带动学校整体建设,建构以艺术创造为内核、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持续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发挥学校在世界艺术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一)美术学学科对带动学校建设的作用

  从美术学的东方学建构发展出新人文教育体系。我校将以美术学的艺术智性和创造意识助推各学科总体创新,打造影响世界的视觉艺术东方学学科群,发展出一种以艺术创造为内核、以社会美育为担当的新人文教育体系,重建一种东方艺术教育的伟大传承,其主要内核包括:以「大学望境」为核心的办学理念,以「哲匠精神」为内核的人才价值观,以「乡土为学院」的育人模式,以「知行合一」为目标的立人之道。

  美术学的全面建设带动学校整体提升。美术学一流学科的整体建设,将带来艺术形态、艺术观念、艺术思维上的更新与变革,从而带动艺术学相关学科领域的发展和突破。美术学学科的改革试点,将成为深化学校全方位改革的示范。以美术学为核心的一流学科建设,将与新人文教育体系一起对世界艺术教育作出中国贡献。

  ▌(二)学校落实《总体方案》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的具体政策举

  1、加强党的领导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持以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文代会精神为指引,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坚持学校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全面领导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加强党管人才力度,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高举「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旗帜,弘扬我校九十年积淀的使命精神和红色传统,使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同向同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凝聚省部部共建力量

  全面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化部教育部关于共建中国美术学院的意见》(浙政发﹝2016﹞4号),充分发挥省部部共建的杠杆作用,通过共建研究院、基地和相关平台,承担重要文化建设项目组织制订评估指标体系等,推进一流美术学科建设,增强办学综合实力,持续引领全国艺术教育发展。

  3、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加快推进以分配激励机制与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岗位设置,加强分类管理,完善考评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薪酬制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加快国际一流人才引进与世界顶尖人才集聚,加强领军人才打造,提升学科国际竞争力,深化队伍合理结构,建立健全人才合理有序流动机制。

  4、完善内部治理结构

  落实学校章程,形成制度体系。健全以学术委员会为核心的学术管理体系与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其在学科建设、学术评价、学术发展和学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加快推进以提升二级学院内部治理能力为核心的内部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二级学院作为学校办学主体、人才培养主体、研究创作主体、质量主体的地位,推进学校管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资源配置下沉,使之在人财物管理上拥有更多的自主权,以激发其活力与动力,提升人才培养的整体能力。

  5、推进研究创作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以激发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研究创作体制机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学术创新的学术标准和学术规则,建立同行评价制度,强化研创评价的导向作用,建立学术重奖制度,建立研创成果转化收益制度,吸引全球研究创作力量,产生一批有重大影响的标志性研创成果。

9.jpg

  四、组织保障

  全校上下,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充分重视建设方案在学校未来各项事业建设中的统领作用。学校党委将充分发挥统揽全局、谋划发展、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形成为实现建设方案确定的目标和任务而不懈奋斗的良好局面。学校将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建设方案的推动实施。

咨询中国美术学院录取率、报考问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信息查看 中国美术学院招生网

声明:以上整理自(中国美术学院)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
院校大全 各省艺考 美术报考指南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北京院校 985高校 美术报考神器 九大美院
找画室锦囊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画室大全

相关推荐

查看更多>

热门阅读

查看更多>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