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办学历史翻开新篇章。日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正式启用,迎来搬迁入驻的第一批大学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位于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改善办学条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在教育部和武汉市的支持下,于2013年开始建设未来城校区,至今历时6年建成,可容纳万人入驻。8月25日上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望山校区的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的大学生乘坐10辆大巴车完成第一批入驻。
据介绍,在今年9月1日正式开学前,未来城校区将陆续迎来材料与化学学院、环境学院、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际重点实验室、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地理信息系统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单位本科二年级及以上的学生,入驻师生超过5000人。2019级新生今年将不入驻未来城校区。
为保障搬迁、迎新期间的交通秩序,8月24日至9月1日,未来城校区施行临时交通管控,统一管理小型机动车辆、师生自驾车辆、各入驻单位搬迁车辆、生活保障服务单位送货车辆。校区遵循搬迁、迎新车辆优先通行原则,进出校区车辆听从现场交通秩序维护人员的指挥。为迎接广大师生入驻,校区各个教学单位已经筹备好了教学设施、实验室设备及器材用品。
为组织好未来城校区学生搬迁工作,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出台了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多次协调会,对全校各单位进行任务分工。此外,学校印发了搬迁安全告知书,对于学生行李打包规范、人身财产安全、交通出行等问题进行温馨提示。未来城校区安排了上午、下午、夜间三个时间段的巡查签到,对领班人员、巡查人员、检查人员进行了实名制签到管理。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未来城校区总建筑面积50多万平方米,功能布局包括公共资源共享区、院系科研区、生活及后勤服务区。图书馆位居整个校区的核心部位,也是整个未来城校区的标志性建筑。校区的公共教学楼与图书馆之间设置了两座桥跨越“地大湖”,确保学生上下课安全便捷。两桥连通南北,象征学校1970年代从北京南迁办学和南迁后在新校区的二次创业历史。此外,校区的大学生活动中心也是主要建筑之一,楼体造型现代,借鉴山石自由多变的形体与层叠堆积的方式,建筑特点与学校专业特色吻合。
“未来城校区在建设中充分考虑了绿色、环保因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在未来城校区17栋宿舍楼顶部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光照度好的时候一天能发1.78万度电输送到校舍,供师生们使用。在校区中央有两个处理池,可以昼夜不息地循环处理雨水等各种污水。净化后的水可以用来灌溉校园的树木、花草,也可以流入人工湖。校区图书馆地下室安装的地源热泵,犹如一台巨型空调可以在大地和大楼之间转移能量,每年可降低建筑能耗20%左右。冬天地源热泵将土壤、水源中的热量送入室内;夏天,则将室内的热量转移到土壤、水中,使室内得到凉爽的空气。
未来城校区公共教学楼的设施体现了人性化设计。校区教室里的黑板既可以用传统马克笔进行板书,也可以在多媒体显示屏上用手指进行触屏书写、修改和展示。针对不同年级、学级的学生,教学区教室桌椅的陈列摆放采用了不同的模式:有的教室桌椅呈同一朝向,方便学生们听课;有的呈四方形摆放,便于师生们进行会议讨论;还有部分教室桌椅呈三角形自由式摆放,以方便学生们进行分组讨论和交流。未来城校区宿舍本科生四人一间,硕士生、博士生两人一间。学生宿舍衣柜、书柜、书桌等家具一应俱全,还配有独立卫生间、小阳台和淋浴室等。
“未来城校区将成为全新的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前沿科技创新基地和先进产业技术研发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相关负责人表示,地质大学未来城校区的建成和投入使用凝聚了全体地大人的智慧和心血,既是全校师生乘势而上、善作善成的工作结晶,同时将历史性地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建设地球科学领域国际知名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厚植基础、涵养根脉。
咨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率、报考问题
扫描下方二维码
了解更多信息查看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招生网
声明:以上整理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返回51美术网,查看更多>>院校大全 | 各省艺考 | 美术报考指南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北京院校 | 985高校 | 美术报考神器 | 九大美院 |
找画室锦囊 | 艺考文化课高分冲刺 | 美术联考没过怎么办 | 画室大全 |